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二十七章秉烛夜谈
袁天罡说道:“其中一人复姓宇文,名通武。”
汤予轻声说道:“宇文通武……恕我孤陋寡闻,从未听说过此人。”
袁天罡笑道:“不怪汤大侠不知,宇文通武不过二十岁出头,是近三年才崭露头角的一位少年英雄。”
汤予说道:“宇文通武这般年轻,竟能强过飞天骨妖杨占义?”
袁天罡颔道:“这宇文通武生得身高丈二,虎背熊腰,力大无穷。十七岁时化名从军,在徐州右骁卫中做了一名排矛手。一日霍王李元轨去右骁卫视察营防,快至营门时路旁突的窜出一只野猪。拉车的四匹白马受到惊吓,嘶鸣咆哮,胡乱狂奔,众军校无人敢上前半步。恰在此时宇文通武闻讯赶来,单臂拉住车辕,制服四匹惊马,众人皆赞叹其是天神下凡。霍王李元轨大喜,封宇文通武为果敢都尉,留在身边听用。宇文通武感李元轨知遇之恩,遂把身世如实相告。原来他乃是前隋骁果军统领,天宝大将宇文成都之孙。宇文成都战死沙场,其父宇文述缢死隋炀帝杨广,自封为帝,国号为许。立国半载,宇文述又被窦建德击败擒杀。宇文成都之子宇文兴邦侥幸逃脱,隐居民间。后宇文通武降生,宇文兴邦将家传的“披甲功”和六十四路“凤翅遮天”镗法教于他。因鎏金镗太过惹眼,宇文兴邦便花重金请能工巧匠打造了一根一百三十三斤重的蟠龙棍做为宇文通武的兵器。十六岁时宇文兴邦病故,又逢家乡大旱,他只得投身行伍。”
汤予听袁天罡之言,感叹道:“想不到宇文成都仍有后人在世。我常听人讲起宇文成都当年的傲人英姿,只恨晚生不能得见,实是遗憾。”汤予语调一变,说道:“可即便宇文通武是天宝大将之孙,也未必年纪轻轻就能强过武林十大名人中的飞天骨妖吧?”
袁天罡哈哈大笑道:“汤大侠初入江湖时也只十六七岁年纪,结果十年不尝一败,人称天下第一剑客,怎么反因宇文通武年轻就小瞧于他?”
汤予脸色一红,袁天罡接着说道:“揽月城主李炫峒昔日夺得武林盟主之位时所用的霸王枪重达九十七斤,但都不及宇文通武的蟠龙棍。此人虽年少,然双臂力量何止千斤,而且宇文通武还有披甲神功护身,刀枪不入,水火不侵……”
汤予略一皱眉,说道:“真有人能练成披甲功?那岂不是天下无敌了?”
袁天罡呵呵一笑端起茶碗饮了一口,说道:“老夫虽不是习武之人,闲来却愿意看些英雄典故。相传披甲神功是春秋战国时名将吴起的绝艺。吴起杀妻求将,创建魏武卒。七雄争霸,秦有锐士,齐有技击,赵有骠骑,然皆不如魏武卒。全因吴起将此功传授魏武卒,才令魏武卒横扫群雄,成为天下精兵之。后来蜀汉三国时曹操帐下大将典韦习得此功,典韦是虎卫军的大统领,亦将此功教于手下军卒。那时群雄并起俱有精锐,袁绍有先登死士,公孙瓒有白马义从,吕布有陷阵冲营,刘备有白毦精兵。可单论战力,虎卫军堪称魁,究其原因,皆赖此功。直至今日,大唐虽威加海内,但说起兵士之勇仍然同魏武卒、虎卫军相距甚远。”
汤予说道:“雄魁博古通今,在下佩服。我亦听闻武林中有三大外壮护体神功,一是五姓七望博陵崔氏的铁布衫,二是少林寺的揭谛金钟罩,三便是披甲功。三种功法以披甲功为最上乘,也是最艰苦。其必须童子之身修炼,初时用硬物在周身上下不断击打,辅以行气之法,后再换刀剑等利器。而且每日要坐在药桶中浸泡,可谓苦不堪言。神功练成,全身上下除了罩门外坚硬似铁,斧劈不痛,刀砍不伤,称得上不坏之身。但研习此功者终生不能亲近女色,如果破戒,前功尽弃,神功立消。吴起、典韦想来就是为了生儿育女,传宗接代,破了色戒,才会死于箭下。”汤予讲到此处,叹息一声,又说道:“宇文通武小小年纪能练成披甲功确实非比寻常,令人敬佩。”
汤予说完低头沉思,堂内变得安静。云羽落走到墙边四角剪了剪烛头,又回到门旁站好。汤予抬起头看着袁天罡,问道:“还有一人是谁?”
袁天罡想了想说道:“此人姓魏名诚玉。”
汤予一脸困惑,说道:“魏诚玉又是何许人也?”
袁天罡说道:“魏诚玉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郑国公魏征的第三子……”
汤予脸上惊异更甚,忙道:“魏征?可是以勇于谏言闻名于世的宰相魏征?”
袁天罡答道:“正是。”
汤予茫然不解,说道:“真是匪夷所思!霍王李元轨心怀叵测,图谋不轨。魏征广有贤名,对皇帝忠心耿耿,其子居然会辅保霍王,实在让人无法理解。”
袁天罡说道:“汤大侠行于江湖,对朝堂之事不甚了解。世人皆以为太宗皇帝和郑国公魏征关系和睦,言听计从,其实恰恰相反。”
汤予颇感意外,说道:“这倒是头回听说。”
袁天罡说道:“魏征原是瓦岗军李密的部下。李密被盛彦师杀死,魏征转投太子李建成,成了李建成的心腹谋臣。他多次向李建成进言说,秦王李世民非等闲之辈,应早除掉已绝后患。李建成顾虑重重,没有采纳魏征的建议。玄武门之变后魏征又辅佐太宗皇帝,太宗皇帝得知魏征曾鼓动兄长太子李建成铲除自己,对其恨之入骨。”袁天罡顿了顿,说道:“魏征曾多次谏言触怒太宗皇帝,太宗皇帝也屡次想杀掉魏征,皆仗长孙皇后同李靖、秦琼等文武众臣求情,才未下杀手。长孙皇后故去,太宗皇帝欲立杨氏为皇后。魏征极力反对,言说杨氏过去是齐王李元吉之妻,于情于理不通,不可为后宫之主。太宗皇帝反唇相讥,你魏征从前也是太子李建成之臣,有何不可?魏征无言以对。彼时太宗皇帝已下杀心,但碍于世人之口只好再次忍让。”
汤予本以为魏征和太宗皇帝情同手足,君亲臣贤,不想其中另有隐情,此刻听袁天罡之言,心内唏嘘不已。
袁天罡说道:“魏征临终前曾举荐侯君集与杜正伦,希望太宗皇帝重用二人。谁知侯君集挑唆太子李承乾谋反篡位。事情败露太宗皇帝震怒,把侯君集处死,妻儿配岭南。杜正伦也因和太子交往过密被贬到外府,直至当今天子登基才重召回朝。恰在此时有人向太宗皇帝检举魏征每次谏言都要找史官褚遂良令其记录于史籍,太宗皇帝又想起魏征曾对他说过的一句话:愿做良臣,不为忠臣。尽管一字之别,含义却大相径庭。太宗皇帝一怒之下带人来至魏征坟前痛骂魏征,亲手砸碎魏征墓碑,又令人掘墓鞭尸,幸得百官拼死劝阻这才作罢。太宗皇帝恨意难消,下诏解除魏征长子魏叔玉和衡山公主的婚约,并且宣称魏氏一族子孙永不得入朝为官。”
汤予此时方知魏征和太宗皇帝李世民之间的恩恩怨怨,思量半晌叹道:“唉,伴君如伴虎,想不到二人之间的关系竟是如此错综复杂。可魏征到底是大唐的名臣良相,魏诚玉实不该跟霍王同流合污,辱没门楣。”
袁天罡笑道:“你有所不知,魏诚玉是霍王李元轨的内弟,两人是郎舅之亲。魏诚玉的姐姐魏思亭乃是李元轨的正室,现在亦是霍王府的王妃。魏诚玉早知李元轨有不臣之心,他投靠李元轨是要借助李元轨替魏家平反昭雪。只要李元轨有朝一日面南背北登基坐殿,魏家才能又有出头之日。”
汤予恍然大悟,袁天罡又说道:“魏诚玉足智多谋,文武双全,是当世难得一见的人才。魏征有四子三女,其余三子皆习文,唯有魏诚玉尚武。年幼时他先拜于卫国公李靖门下学习武艺,后又随邢国公苏定方继续深研武学,武功修为深不可测,尤善剑术。据说连李靖、苏定方都对魏诚玉赞不绝口,认为他是不世出的武学奇才。”
汤予听李靖、苏定方之名,心头一动。两人虽不是江湖中人,但关于两人武艺高的故事早传遍世间。尤其是李靖,征战四海堪称一代战神,又和汤予的师傅虬髯客并称风尘三侠,武功不在虬髯客之下。汤予沉声说道:“魏诚玉如果真这般厉害,为何籍籍无名?”
袁天罡说道:“魏征是大唐宰相,对子女管教严厉,怎容其子在江湖上闯荡。魏征死后,魏诚玉便一直伴于霍王左右,所以武林中人知其者甚少。”
汤予沉默良久,袁天罡说道:“有杨占义、宇文通武、魏诚玉相护,想要取李元轨性命,夺回七星龙渊剑确实不易……。所以老夫说此事只可智取,不能逞强。”
汤予握剑的手攥得更紧,眼中精光一闪,说道:“就算是龙潭虎穴,刀山火海,汤某也要闯它一闯!”
简介关于都重生了,谁还养渣夫外室私生子重生复仇虐渣嫡庶爽文成婚当日,夫君离家剿匪,她和一只大公鸡拜了堂。五年后,夫君死讯传来。从此她听从长辈的意见,过继一子,悉心教导,送他锦绣前程,送他平步青云。直到她卧病在床,她那假死的夫君拥着身侧娇妻美眷,笑着告诉他,养了二十多年的养子竟是他们的私生子,她被活活气死。一朝重生,看着跪在棺材旁假哭的老夫人和渣夫外室,顾清雪冷冷一笑。把四面窗户都打开,可别让世子臭了!天气潮湿,这棺材上的钉子可要多钉上些!她亲手将那棺材上密密麻麻的钉了一圈长钉子,这才满意极了。棺材里,假死的萧霆煜要被吓哭了,顾清雪你这个毒妇!棺材外,老夫人和姜舒柔吓得魂飞魄散。重生后她致力于团灭侯府,努力搞钱的路上,没想到没留神竟然被一朵烂桃花黏上了。更没有想到这朵桃花竟然是当今皇上的亲叔叔。顾清雪我没兴趣和无数女人共侍一夫。6明潇冷笑一声娘子你太高看我了,人家不行的。顾清雪大喜过望真的,那太好了,成交。新婚之夜,顾清雪扶着腰,口中骂骂咧咧。6明潇,你骗人!...
逍遥本是一个大学生,在一次去山上郊游的时候不小心掉进了一个山洞里,再醒来时已经超越到了末世一名被丧尸吓死的女孩身上,虽然不知道是什么情况,这具身体的女孩也叫逍遥,父母在很小的时候就不在了,她算是被叔叔养大的,叔侄俩感情很不错,叔叔前几天结婚了,婶婶对待逍遥一般,逍遥不想打扰叔叔和婶婶的感情,就搬回自己家里住了,昨天...
简介关于为了一线生机,她被迫踏进修仙界唐幼鱼带着残缺不全的记忆重新投胎,成为一个继承万贯家财吃喝不愁的医学世家后人,就在她想闲鱼一生时,因意外救了一个人,让她窥视到这个世界的另一面,原来她所在的世界也曾是个修仙小世界。另外种种迹象显示,她的身份并不简单,传说中早亡的父亲不仅好好活着,还有着显赫的身份,她也摇身一变成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不,是所有人之上的公主,因为她亲爹对她说,这个国家归她管,她的国家她做主。她还没享受到权利带来的快乐,有人告诉她她所在的世界要崩裂了,为了天下万民的那一线生机,她毅然放弃所有荣耀,义无反顾地踏进了修仙界。...
前世陆野轻信身边人,落得惨死狱中下场。回到1990年,面对时代的浪潮,他起于微末,一路披荆,却不似少年郎意气风发。醒掌天下事,睡卧美人床。看陆野如何成为一代枭雄,执棋对弈成为那落子之人。...
我叫李天赐,因为贪财,十八岁那年挖开了一座阴坟,从此怨气缠身不得安宁...
汉语言文学专业宋穆离奇穿越,却现此番世界在大唐后进入了一个拐点,这世界有妖有魔,文人可聚文力,可御诗词歌赋以除妖,携大儒文章以镇魔!宋穆凭借一本偶然而得的古今诗词通鉴,再借脑中宋词元曲,开始了斩妖除魔的卫道之路!天星旁落人间乱,文力骤起天下安。我道世间皆虚妄,起笔落诗斩妖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