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看着一堆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物资和铁器工具,周虎和黄三郎一伙人也没有多少震惊。毕竟牛尾寨卖出来的铁器都那么精良,有一些砍树伐木挖沟劳作的铁器工具,也不算太稀奇的事情。
新来的人按照大致的体力身材,分成了五个组,从刘二旦往下按年龄排了五个小子分别分进五个组里充当向导和监督。
周虎和黄三郎分别领着十个精壮汉子组成了第一组和第二组,负责伐木选材,为了确实刺激工作量,都是按照材料木方的大致数量来派工钱。
这是目前工作量最大的体力活,分成两组也是有点比较对照互相监督的意思。
第三组是带点手艺的木匠组,负责将拖回来的半成品木材切割,削成大致平整可用的板材,有了好用的锯子斧头,这点工作也只是费体力而已,算不得多大的技术要求。
第四组就是在山里筛选着捡拾一些石头,挖掘转运一些细碎石子和沙土,预备用来磊一些屋子的地基。
剩下的就是老人和孩子了,也没闲着,做一些比较轻松的活,用一些枝条树皮编织起来做成一块块简单的框架格子,准备以后用作糊泥的墙壁。
里面有俩新来的小孩才四、五岁,和寨子里面年纪靠后的小九、小十、小十一差不多大,就没有安排具体的活计。
这么小的孩子心性还没有成熟,到了新的地方熟悉之后也没有什么胆怯,几个小伙伴飞快的融入了新的集体,很快就混成一伙,比大人们更为融洽。
刘二旦作为寨主,主持第一天的开工,先的任务就是搞点木材把众人的房子先建起来。
春天刚起头,这天气咋暖还寒,山上的温度比其他地方还低一点,靠着淮河,水气湿度也大。
建房子很简单,都是山里生活久了的猎户好手,先搭个暂时容身的简单窝棚那是熟练的很。
刘二旦安排的建屋子是搞一些宽敞一点的树屋,现在有铁器工具,有钉子有铁丝,建一个树屋比原来的做法简单的多。
至于作为主要材料的树木,在山里什么都缺,就是木材不缺。
周虎几个参观了一下牛尾寨几个新建起来不久的树屋,了解了钉子和铁丝的作用,又根据经验指出来几个结构和支撑上的问题。
钱老头以前对搭建屋子也是半把刀,靠着前的钉子铁丝才算把屋顶和墙壁固定住,还好利用了几颗大树本身支撑,挺了这么半个多月。
现在有了老手师傅,肯定得按照靠谱的经验一起翻修了。
有了目标,有了安排,有了不错的吃食,大伙干劲十足,准备盖的房子又是预备着给自己住的,做起活计来都是用足了材料和功夫。
人多力量大,一个小半天就整出来几个屋子的框架,够大够多,这地方终于有了点气势来。
晌午,众人围着新铺出来的长条原木桌,正在开饭,寨子外面来了三个人。
熟人,就是小牛村的汉子,领头的是小队长吴新。
吴新惊呆了,这是什么情况?
怎么周虎和黄三郎一伙人在这里?
还都吃上了,吃的还不是野菜团子,那桌上的几个木盘子上还有油汪汪的肉食。
不得了。
“哈哈哈,来的早不如来的巧,你们小牛村这是赶着饭点来的啊。”
黄三郎打趣着三个人。
钱老头、刘二旦、白守良招呼着一起吃饭,多几双筷子的事情。再说正是才开工,伙食上牛尾寨肯定不打算节省。现在也不缺这些东西了,都是往多了的量预备,就怕这几十号人里有太多大肚汉。
小队长吴新也没客气,也没法客气,能吃肉能吃喷香的米饭谁还能客气。
席间,他知道了周虎和黄三郎在这里的原因,他们正在准备干的伙计,还有这破天荒一般的待遇和吃食。
“这里,还缺人吗?”
“缺!要不你也带点人来?”
榜样的力量就是这样,有人带了头,其他人就会争先恐后不再犹豫了。
故事以何家一家人三十年来的恩怨情仇为主线,讲述了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三十年来的时代变迁。既有对北方农村风土人情和传统民俗的深度刻画,又生动渲染了当代人为生活不懈奋斗的艰苦历程。通过现实主义文学创作,引发对于人性自然和生命意义的思考。...
优质精品图书推荐...
浮生妖录实现一切愿望...
简介关于皇城后我们的主人公是一个不能穿越,不能再生的真太监。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如果不在紫禁城,他的生活比常人更加艰难与困苦,不管多么艰辛,他都需要活下去,让我们走进他的人生,该走他不平凡的经历...
身穿空间种田物资武器基建双洁万恶倭国被天道回炉重造。安国成了重造炉。天降异物,旱灾开始。安国周围四国虎视眈眈,陷入危难之中国师言三年后转机现现代特种女兵穿越到架空王朝。随身武器装备外贸仓库。且看她如何同安国战神王爷一统中原,重建小倭城。开田修路搞基建,中原文化一统天下。小倭城再敢生异...
宋翊得到了一个可以连接异时空的花瓶,通过花瓶,能把两个不同时空的物品,互相传送。正值宁国大旱,敌军兵临城下,宁国女帝被困帝都,意外发现花瓶的奇妙,便想向花瓶另外一边的宋翊求救。得知宁国惨状,宋翊决定伸出援手,先帮女帝守城退敌。缺水?把河水搬运过去。饥荒?土豆红薯了解一下。敌军过于凶猛?宋翊真的只是想帮女帝守城,却没想到在自己扶持之下,女帝横扫诸国,统一天下。女帝夫君,这是朕为你打下的江山!...